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Nevaeh.L

【花東縱谷原遊會・織羅部落】——跨越秀姑巒溪的腳印(下)


孩子總是最美麗的風景,一早,祖靈給了我們還算不錯的天氣,今天,要在稻田裡作畫。

我們將在稻田裡,留下最真實的腳印。

已經 12 月的關係,稻米都已收割完畢,所以這次製作稻田腳印,不用割稻的方式,而是將腳印以外的雜草去除,留下個大大的綠色腳印。



在部落,做完農事後大家會一起在田邊享用午餐。

農事會消耗大量的體力,稻米就是最佳的能量來源,添了鹽做成飯糰,即使簡單依然能比擬珍饌。


稻米是生活的一部份,也是支撐河東地區經濟的一部份,種類豐富的米類,同時也是禮辦供處販賣的其中一樣商品。

彩繪完大自然的畫布,我們用自然農法栽種的白米、黑紫米、紅米、小米及糙米,做了屬於自己的米彩繪,將大地賜與的恩惠濃縮在小包裝米袋,藏進這幾天的記憶裡。



除了稻米之外,葛鬱金也是米 86 團隊復育的重要傳統食物之一。專注於富裕葛鬱金的偉峰哥,帶著我們到園區,從採收開始體驗葛鬱金粉的製成。

葛鬱金又稱為粉薯,是十分天然且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物,有豐富的澱粉、碳水化合物及醣類,在還未引進馬鈴薯的年代,葛鬱金是製作太白粉的重要原料。

不過因為製作方式較繁瑣,後來便由馬鈴薯取代之。


為了製作葛鬱金涼糕,從採收、清洗及製粉,我們全程參與其中。製粉的過程雖繁瑣,但一道道手續下來才得以了解葛鬱金粉的難以取得。

當天的晚餐,我們在腳印中,沈浸於晚會裡。

餐桌上的金多兒筍是花蓮德武地區獨有的野生植物,阿美族稱 Kingtol,拌炒起來十分香脆;車輪苦瓜及山蘇讓我想起外婆每次準備晚餐,總是少不了這苦味,還有早些時間採收的葛鬱金,輕咬便碰撞出香甜。


美食當前,手就無法停止夾了個滿碗。

隨著太陽落下,晚會隨著火堆及歌舞聲起,音樂揮舞的特別熱鬧。

次日早晨,秀姑巒溪喚醒溪魚,溪水潺潺的呼喚漁網。

阿嬷是部落裡唯一會撒網的女性,網子散開的瞬間,一個正圓就道出阿嬷的一輩子。


編織漁網及捕魚,是男性必備的求生技能,在捕魚前,觀察溪流的狀況才能順利地得到老天的賞賜。

我們再怎麼練習,依然少了與天地那份聯繫,我想這樣的牽連,是與生俱來的天賦。


午餐前,採集午餐的野菜及製作承裝石頭火鍋的竹製器皿,消耗了一些體力,換來空空的胃袋準備大肆吞食。

石頭火鍋,用麥飯石加熱後,放入我們合力完成的竹製容器裡,熱度會讓水及食材直接煮沸加熱,接著等熟了就可以上桌。

麥飯石像是會呼吸的石頭,有細小的白色斑狀,能夠過濾水質,是海岸山脈最貴的嬌客。

餐桌上的鹹豬肉老是刺激唾液分泌,還有阿美族的主食 Hakhak,糯米的嚼勁,用手去感受這份大自然贈予的午餐,特別有味道。



這些天好似過得輕鬆自在,但心裡有某種汲汲營營顫動,織羅像是縱谷中的都市,滿是驚喜。


每個人像是充飽電般,準備回到現實的生活裡。

活了一次織羅,就等於活了一次世界。



・縱谷原遊會

臉書專頁:縱谷原遊會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