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Nevaeh.L

BLAH書籍分享:我發瘋的那段子——抗NMDA受體腦炎倖存者自傳



幾年前,慣性會利用空檔散步至書店的我,被這本書吸引住了。不單單是正好對罕見疾病有種好奇,大概也對發瘋這兩個字特別敏感。現今的社會,對於瘋癲這事其實也沒什麼多大的驚訝,人們可以面對所謂的精神官能障礙,似乎就習以為常了。但多少人能夠越過眼前看似事實的畫面,就不得而知了。


先來介紹一下書的內容:Susannah,在紐約追求夢想的新聞記者。雖步調之快,但身邊有個迷人的音樂家男友、且工作上得到上司的青睞,甚至得到了採訪議員的機重要任務。原本應該正常的生活,Susanna開始有了某些症狀。

覺得家裡有蟲子,請了清掃大隊。有時候伴隨耳鳴、出現幻覺、情緒失控,而種種症狀也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,差點丟了飯碗。某天,她從床上起身,男友Stephen以為是夢遊發作,但Susannah開始低鳴、抽蓄,送至醫院後,做了無數檢查後,最後判定Susannah 為精神分裂症:現稱之為思覺失調症(Schizophrenia)。


三位醫師做了各項檢驗,但無法從這些報告看出任何端倪,因為一切正常。所以他們只能從自身的經驗,判斷Susannah是精神分裂症或是躁鬱症。但其中一位醫師依然不認為是精神方面疾病,便找來敘利亞的醫生Najjar。

醫師讓Susannah畫了一個時鐘,但時鐘的所有數字卻都集中在右半邊,此時,醫生判斷,Susannah的右腦已發炎。

接下來,就希望各位讀上這本書了。


這樣更可以感受到Susannah她每時每刻的無助,而她當下,卻連任何一個救命的線頭都無法抓住。


讀完這本書,我浸溺了兩個星期(真是每次看完書的壞習慣啊),期間也細細思考了有關疾病這事。在現代這樣任何事物都能唾手可得的年代,依然太多我們無法掌握的事情。

罕見疾病啊、氣候變遷啊、天災人禍啊、之類之類的,還有最難揣測的人心了。

假設,受體腦炎的患者出現在自己身邊,我是不是依然能保持客觀,感受得到他其實並不是發瘋?

想想,確實,越進步的世代,人們自我意識就越強,而人們之間真正的距離,也隨之拉長。我們有沒有辦法用如此中立的立場,看待身邊所有的一切呢?

bottom of page